时 间 记 忆
 
最 新 日 志
 
最 新 评 论
 
最 新 留 言
 
搜 索
 
用 户 登 录
 
友 情 连 接

模板设计:部落窝模板世界

 


 
 
大宋浮沉三百年(三)
[ 2010-8-29 1:27:00 | By: 潇雨轩 ]
 

接着上次姑妄言之

我还是主张“先南后北”的,

例如,一次攻打烟云十六州,攻下了两个,后来因为供给跟不上被迫撤退

,况且当时经济中心开始南移,应该顺势为之。我说这,可能有人不同意了,隋朝当时情况
和宋朝的情况类似,都面临着“先南后北”还是“先北后南”,最后隋朝力挫强大的突厥,
具体情况是这样的,可以对比一下:北周大定元年(581年),文帝杨坚代周建隋之初,南有
陈朝,北有突厥,东北有高丽,西北有吐谷浑,在战略上处于被包围态势。他们不时攻掠
隋边,有的还与隋内部反对势力结合,形势较为严峻。但是我还这样认为,再先进的农业文
明军队在火炮没有出现的时候,一般是打不过逐水草而居的掠夺性的游牧民族,在地理上有
个85毫米线,以北降水量低于85毫米,不适合农业,是游牧区,以南为农业区,历来战争多
在此,因为游牧民族要掠夺。直到火炮在明末清初战争中出现,清朝才占领蒙古,西域,
奠定了中国今天的版图。明代那,蒙古一直与明相始终,一直是明的国之大患,北京离蒙
如此之近,所以明朝有个说法叫“天子守边”,即使是东南倭寇时,也是首患。啊?说了
多题外话,好了,言归正传,即使是辽之混乱之时,宋也难以取胜,这是有战例的,不是我
胡说。
我查资料看了一些大历史学家对此讨论,摘录如下:
钱穆在《国史大纲》中如此评价:“石晋时运阳城之战,耶律德光几不免,周世宗一举而
下三关,契丹非不可胜。但太宗才弱,又无贤辅尔。周世宗用兵欲先取幽州,则吴蜀不
足平。宋则以赵普谋,先南后北为持重。兵力已疲,而贻难艰于后人,则太祖之失也。” 
  
  他的观点很明确,以当时中原五代之力,也并非不能恢复幽燕,石晋、后周都是榜样。
而柴荣英姿勃发,先对最强之敌和最大之威胁下手,此敌一破,则余不足论,况且南方君
昏臣庸,唯知自保,必不能掣肘北伐之行动。而宋用赵普计,先捏软柿子,结果三鼓而竭
之时却要面对最为凶悍之敌,岂非失策? 
  
  但邓广铭先生也有不同看法,他认为,后来宋朝以天下之力北伐,仍不能胜,后周以
中原百余州,如何可言必胜?周师破关直入,如此顺利,是因兵势强劲而契丹未及以主力
抵抗,故汉人守将跟风而倒。但如兵临幽州,契丹必不坐视,则一场决战势在必行,那时
胜负谁属,大未可定。后周之伐,在于当时契丹主昏国乱,但后来宋利用契丹主死之际攻
击,契丹当更混乱,宋军仍然失败。可见当时契丹国力颇强,非因主昏而可轻视也。
嘿嘿,大家还争论不休那,算了,这个问题不说了。 
    首先向大家道歉,我说的每天一篇,失言了;今天电脑修理好了,为失言感到
很内疚,所以今天就写了很多以补昨天之过。最后预告:明天准备写宋之“养兵制”。
 
 
  • 标签:历史类 
  •  
    Re:大宋浮沉三百年(三)
    [ 2010-8-30 11:50:50 | By: lina ]
     
    lina很有自己的见解 我喜欢 呵呵
   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:
    嘿嘿,读书都要有自己的看法
     
    个人主页 | 引用 | 返回 | 删除 | 回复
     
    发表评论: